刚过去的周末,院长牺牲休息时间跑去参加了一部动画电影的首映礼。

影片放映结束后,整个影厅掌声雷动。我满脑子也只有一个字:牛!逼!

别觉得我夸张,看看亲自到现场观影的徐峥和黄渤怎么说——

“如果拍成真人版,我们俩一定参演。”

就这么说定了两位哥!

不卖关子。如果你是资深影迷,对这部国产动画影片一定不会陌生——

《大世界》,原名《好极了》,近两年最被关注、广受赞誉的国产独立佳作之一。

未上映之际,它便收获了诸多头衔:

入围第67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荣获第54届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

导演刘健获得平遥影展“费穆奖”最佳导演

……

光看海报,荒诞犀利的画风足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更振聋发聩的是侧面小小的一列字:「建议成年人观看」

是的,我们终于等到了,一部属于中国的成人动画。

在具体介绍影片之前,院长一定要告诉你一件事:

《大世界》是导演刘健完全独立完成的作品——

44000张画面

800个镜头

历时三年

10000个小时

一个人

编剧、导演、原画、剪辑、配乐......几乎由导演一人包揽。

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需要的不仅是才华、精力,还要摈弃欲望、享受孤独。通过《大世界》,刘健向观众充分展示了什么是“匠人精神”

从投资方的角度来看,这或许是一部接近“零成本”的作品,但站在导演的立场,这是一位艺术家三年间呕心沥血的结晶,成本无可计量。

刘健才华横溢,曾从事过摇滚、绘画、小说等多个领域的工作。但最终,他为了完成自己真正想做的作品,坚持走上了一条极具开拓意义的创作之路。

可以说,他想表达的观点,想讲述的故事,都浸染在《大世界》的一笔一划中。

而《大世界》的横空出世,也让院长想到了另一部电影——与它同时入围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的《大护法》。

当《大世界》遇上《大护法》,颇有点“既生瑜”的感觉。

两部影片的共性太多了:独立电影、限制级动画、敏感题材……

不过,仔细一琢磨,差别也不少——

首先,二者作为限制级动画,都进行了自主分级

《大护法》是国内第一部自分级PG13(建议13岁以上观看)的电影,它打破了传统国产动画或低幼、或合家欢的定位。

相比之下,《大世界》则玩得更加彻底。直接标明了PG-18,明晃晃告诉消费者,建议成年人观看。这一行为,直接在中国动画领域开辟出了“成人动画”这一品类!

它就是要认认真真堂堂正正地告诉所有观众:国产动画不是只能走热火朝天大赚特赚的“合家欢”之路,还可以化身一把尖刀,戳破成年人的现实生活,拷问人性、探索欲望,承担起社会责任。

甚至,讲真人电影不敢讲的事,用动画的形式,迂回而尖锐。

这种限制感,从画面中能够直接感受到:


《大护法》中,在中国水墨包裹下的,不乏“暴力”“爆头”“暧昧”的桥段。

《大世界》则用极致写实的手法,构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时代中国”

这是一部聚焦“城市边缘人口”的影片,无论是广告林立的马路、颓乱的拆迁工地,还是缺乏监管的小旅馆,都透露着中国“城乡结合部”的影子。

甚至连墙面上贴满的小广告都不放过……

这种接地气接到土里的取景设计,令观众的代入感倍增。

我更喜欢的是片中无处不在的另类幽默感

房地产开发商将名人名言挂在嘴边,却不记得出自何人之口,谈论星座时张口就将“白羊座”称为“山羊座”:

杀手明明正在凶残地“干活”,却接到了销售电话,而他也一本正经地聊起来。

惊不惊喜,讽不讽刺?

强烈推荐戳预告片感受魔幻现实画风:


当然,清奇的画风只是表象。真正让影片进行分级的,在于创作者所表达的内容——对现实大胆的映射

《大护法》的现实是统治阶层实施的禁言令,是思想控制。以及在这种高压统治下民众的愚昧和麻木。在统治者吉安眼里,这些花生人不是人,“是肉鸡,猪猡。”

“花生人”有眼有口却全部不说话,他们时刻面临着被屠宰的命运,却仍旧麻木的生活着。

《大世界》的现实是不能轻易说出的那个词汇,亦是社会阶层的固化。

也难怪黄渤在观影后感慨道,“这个才是和时代扣住的,是从生活里渗透出来的。是动画版《疯狂的石头》。”

影片中,人们围绕着一百万人民币现金展开竞逐,并且不择手段。

乍看起来,这100万的游走历程颇有点荒诞——

南方小城,工地司机小张为了挽救与女友燕子的爱情,决定替她筹措整容费。

他筹钱的方式异常简单粗暴:抢劫

原本属于建筑公司的工资款被小张抢走之后,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

一群人盯上了这笔钱。几股势力纷纷对小张展开追逐……

如果没有这100万,他们是司机小张、是菜市场屠夫、是餐馆情侣、是房地产开发商;当面对这100万,他们变成抢劫犯小张、杀手瘦皮、雌雄双盗、房地产开发商……

就像片中的一句台词:人人心中都住着一头野兽。如果没有到达那个境遇,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举措。

影片亦是如此,在一番阴差阳错、啼笑皆非的交手之后,他们迎来了意想不到的结局。

看完《大世界》,跟院长一同观影的基友提出了一个质疑:

片中那群人为100万争得头破血流,是不是太过了?

他分析道,现在100万在社会上能做什么呢?别说买房子了,一线城市一套房子的首付动辄就是二三百万,扔进去都不见水花。

听完这席话,院长反手就是一桶爆米花……

让我们把目光从一线城市撤出——

2010年,我国贫困线划分是1274元/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在这条红线以下的人口有2.54亿,这差不多是中国人口的1/4。

对于这2.5亿多人来说,一百万是他们工作一千年的收益!差不多从北宋年间一直干到今天,不吃不喝,才可以攒下100万。

你说,这笔钱不够多?

影片中用一句通俗的话解释了三个阶层:菜市场自由、超市自由、网购自由。即,在菜市场、超市、网络上可以实现自由购买的群体。

你自认是哪个群体呢?

影片聚焦的,大部分是未能到达菜市场自由的群体。超市自由已然是他们心中美好的愿景。

当我们谈及“100万是否可以改变命运”的论题,不妨先起身看看这个社会:

对处在这个“折叠的大世界”的上层的人来说,100万确实不算什么,可能只是几个包几次旅行;但对于金字塔底部的人来说,这已足够让人握起带血的刀柄……

这还不止——

在《大世界》中,体现的更为讽刺的一个命题是:

人们即便得到了100万,精神上的追求仍旧贫瘠。

梦想致富的情侣,想通过100万去到香格里拉养猪、种地;菜市场杀手,想通过这100万,送女儿出国留学;最先抢钱的主角小张,打算送女友去韩国整容。

即便这些“梦想”成真,贫穷的结局很大程度上依然是贫穷。因为通过抢劫这条“捷径”获得的100万,不具备再次正当获取它的本领。毕竟,不是每天都是能拿到100万的“好日子”。

“每个人都想改变命运,但每个人都被命运改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护法》和《大世界》在从截然不同的角度讲一件东西,这个东西素来不能付诸于口,却又总是隐隐作痛。

如果说《大护法》是一只漂浮在云端、注视大地的眼睛。它在那里静默的注视着可能会来临,也可能不会来临的悲惨未来;

那么,《大世界》就是旧城区的一辆挖掘机。那些原本存在的、被大众忽视的底层生活,被它赤裸裸的曝光出来,展露在阳光下。

他们一个是上层建筑,一个是底层民众,合在一起,就是当下中国的成人世界。

欢迎来到成人世界。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一个zan=给院长一颗小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