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暗网,很多人一脸雾水,对这个名词既感到陌生,又感觉熟悉。陌生是因为好像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上对暗网的解释也是云里雾里,要么就是专业性极强让人看不懂。熟悉又是因为在众多影视剧或者论坛、贴吧等地方,人们经常对暗网进行讨论,对暗网众说纷纭,什么解释都有,甚至有人声称互联网上我们能看到的信息只有4%,剩下的96%都在暗网,暗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才是自由的天堂。

前段时间成都女孩在塞尔维亚失联事件又将暗网重新置于风口浪尖之上,有人说暗网上有人公然售卖成都女孩失联的相关信息,人们不禁要问,暗网到底是什么?暗网上的信息和普通网络上的信息又有什么不一样呢?网络上对暗网的吹捧和神话是真的吗?

1、 暗网是什么。

网络世界可以分为两层:表层网和深层网。

表层网就是任何人都能点进去的网站,例如搜索引擎、门户网站、论坛、贴吧等等。表层网的特点就是搜索引擎能够搜到并且打得开的网站。

深层网简而言之就是需要登录信息、账号密码、验证码、专机专线等等才能打开的,总之就是你不能直接进入的,都是深层网。所以像邮箱、微信、需要验证才能进入的论坛、内网、专网等都属于深层网。所以所谓的4%和96%也不算描述错误,但也并不神秘,就是互联网上绝大多数的信息都是需要验证才能被访问。

那么深层网就是暗网吗?并不是,暗网只是深层网中极小的一部门,是需要借助特殊工具,才能进入其中。你可能需要的是特殊的浏览器,输入暗网地址,还需要进行各种问题或者身份验证,才能进入其中,或者需要特殊的外设,专线才能进入。进入暗网后,几乎所有人都是匿名,所有人的IP地址也是经过多次跳转,每条信息也是经过多个服务器,所以信息的来源是很难追溯的。

2、 暗网的诞生。

2002年,美国为了保障自己内部的通信信息不被敌人追踪,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研发了一种技术,叫做洋葱路由(也称Tor),这也是暗网的技术基础。

Tor在2002年发布时,有意将其作为免费和开源项目。这样一来,想要使用该软件的人就可以轻松访问该软件,同时也可以依赖分散的网络来获得最大的安全性。随着Tor越来越受欢迎,其用户开始要求其发明者允许生活在压迫性政府之下的人们自由访问受限制的网站来应对审查制度。这促使Tor的创造者开始开发一种使其网络绕过政府监管的方式,以便用户可以访问受政府限制的网站。

2008年,新版Tor浏览器发布后,Tor的使用变得异常简单,只需要简单的配置就可以连接上暗网,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暗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也助长了大量非法内容的暗网网站的数量增加。

3、 暗网的危害

暗网诞生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信息不受监管,但他的隐蔽性却成为了不法分子天然的保护伞,因此暗网中往往充斥着犯罪。

很多人认为暗网只会对国家安全,或者社会治安产生影响,对普通人的生活毫无相关,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暗网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遥远,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暗网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你我。由于“暗网”匿名性的特点,滋生了大量以网络为勾联工具的各类违法犯罪,比如买卖各类枪支弹药、毒品、公民个人信息,提供黑客工具、传授黑客技术教程,网络攻击,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等等。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内访问“暗网”人数的不断增加,年轻人群体在不断扩大,甚至还有未成年人涉及其中。

一位办案检察官说,“暗网”上交易的公民个人信息非常广泛,几乎无所不包,人们能够想到的个人信息这里几乎都有,如银行信息、购车信息、购房信息、贷款信息等,而且这些信息大多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住址、电话、邮箱、微信、财产状况等,有的甚至还包括婚姻状况、行踪轨迹、个人受奖惩情况等,买家可根据需要自由购买,“暗网”俨然成了犯罪嫌疑人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集散地。一名曾浏览“暗网”论坛的网友说,“第一次进入暗网看到这些东西都震惊了”,此后,他还在暗网上找到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感觉自己像个透明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暗网”上的非法个人信息交易大幅上升,有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得的他人信息进行网络诈骗,向不明真相的群众出售所谓的“新冠疫苗”“新冠解药”,有的还以社区防疫、慰问医护人员为名进行网络“集资”“募捐”等非法活动,许多无辜百姓上当受骗。最高人民检察院披露,仅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利用电信网络手段实施的诈骗犯罪32463人,同比上升77.1%。

随着技术的发展,暗网可能也会越来越隐秘,越来越庞大,但是,我们也不要因此神话他,恐惧他,“暗网”虽然隐蔽,但网络终究不是法外之地,要相信我们的执法部门,要相信我们的执法决心。

原标题:《【网络辟谣】暗网并非自由的天堂》